2、二郎神何以护国
大致的推导思考维度有:
1、十国之争
所谓五代十国,五代是指北中国五个前后更迭的朝代,他们大体是前后关系,而且大体是天下共主。但是十国却不同,十国存在在南中国,他们彼此错落,总体上是并列并存,所以彼此的竞争关系就更加激烈。所以为了维系生存,增加内部凝聚力,十国之间互相整理激发尊崇具有自身乡土历史文化渊源的本土神灵,也是一种必然。这也就是吴越之伍子胥,蜀地之二郎神,于五代得到尊崇的基本理据,同类的还有南吴所属广德地区的祠山张王信仰,吴天佑十年(913),广德被围,城内马上就祈祷张王保佑,果然敌骑就忽然离开撤围了。因为没有比五代十国这种激烈的多元竞争中,各地僭王对未来天命能落在自己政权的期盼更为激烈,人民对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的念头更为强烈的了。
那么,别的地方的神灵能够保佑自己的政权吗?别的地方的神灵能够保全自己的人民吗?假设吴越国与蜀国开战,伍子胥会保佑蜀王蜀民吗?呵呵。除非你这个神灵在彼时已然超越地区概念而成为全域大神,比如关羽、真武、观音等等。
由此,一旦二郎神最终成了全域大神,他在宋代是护宋,在金代则护起了金。他可以帮宋廷抵御西夏,北抗大金,但是,在金代的话语中又护起了金(金泰和丁卯(南宋开禧三年1207)山西平定治西镇的《昭惠灵显王感应碑记》记云:护国安民,唯神者也),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。
2、横死作祟
中古之世,夭折横死之名人成为厉鬼作祟,且民众尊崇供奉血食之后,厉鬼就能转害为惠,保护当地人民政权,这种观念日趋繁盛普及。著名的比如关羽,钟馗,赵玄坛。而伍子胥不仅横死,而且冤死,所以被吴地祭祀,得以护佑吴越。而二郎神同样是夭折而死,所以水浒中称短命二郎。所以蜀地人民同样祭祀尊奉,得以庇护蜀民。这跟横死的关羽一样。北宋张商英为山西当阳玉泉山撰《元祐初建关三郎庙记》载:“李冰治水患,庙食于蜀之离堆,而其子二郎以灵化显。“
二郎花钱 吾道鼠藏品 老赵旧藏
3、真假神迹
那么,最后,蜀地与南吴、吴越都纳入了大宋版图,既然作为地区保护神的二郎神、张大帝可以成为全国大神,作为同样地区保护神的伍子胥为什么没有能够成为全国大神呢?这个问题十分有趣,也很复杂,也许有人会说,大概是因为伍子胥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,事迹清晰,被各方充分运用的空间很小。而二郎神的定位十分巧妙,你说他是真有其人吗吧,其实也禁不起推敲,但是你说他是纯粹杜撰吧,人家的父亲是真实的历史人物。所以就在如此真真假假、虚虚实实之间,各方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运用,特别舒服。
但是这个逻辑也不能完全覆盖。因为同样是真实历史人物的关羽,一样被各类宗教与文化势力所借用发挥,事迹被寄托衍生无穷,而且成为顶流大神。
4、水乡水神
十国之地,多处江南,水利为生存之重,水系发达,所以吴越之保护神伍子胥,八闽之妈祖、蜀地之二郎神,都为水神。不仅助力水利,旱涝均衡,兼护航运水路。
“二郎出相”榜题铜镜 李宇涛藏品
5、城隍勃兴
唐代以来随着城市文化的兴起,市民社会的发展,类似城隍神的概念逐渐丰满成熟,而五代宋时期,城隍土地神又逐渐人格化,具体为不同的英灵,而不拘泥于虚幻神格或者局限在某一神之上。原先护佑一方土地的本土神体系,在原先的土地、社令的基础上更加增加了内涵,形成了本土神的大体系。
同时,在城隍逐渐成为保护地方的“天下皆有”的普及情形下,也出现了城隍与地方神合流的趋势,因为两者都是护一方土,安一方民,职能重合。
南宋进士余发林《城隍庙记略》载云:
神姓刘,名疆。世生此土。唐开元间,始与其徒,以其地请於天子而立县。玄宗嘉其忠顺,仍使掌县事。未几,纳职请吏于朝,偕其子弟族人,退居以俟朝命。天子不欲夺其志,诏有司叙其功德,加其封爵,使食禄於家。疆天性仁厚,友爱诸弟,延及其下。殁后,邑人思之,为立庙,号宁境。岁时祭之,感应如响,庙貌至今犹存,咸称为古田拓主庙。累加封赠。至宋谥为顺宁正应侯,夫人林氏号顺应左夫人,郑氏号正宁右夫人,父母子弟同享庙食至今,可谓远也已。呜呼!如侯者,忠君仁民,保族安身,生为民主,殁为神宗,不亦人杰矣哉!
大家要注意,刘疆作为地方神灵一直灵验存在,而被封为城隍神,则是在南宋宝祐中。而我们也知道,二郎神最后也具有了城隍神格。关于城隍的问题我们此后会专题阐述。同样,在南宋因为泥马渡康王而红极一时的崔府君,在传说话语中也是“磁州土地”。
大家要注意,城隍土地社令的“宁境“,其实就是安邦。在蜀则安蜀,在吴则安吴。据《五代会要》载,后唐清泰二年(935),应继钱镠为吴越王的钱元瓘奏请,后唐敕 “杭州护国庙改封崇德王,城隍神改封顺义保宁王,铜官庙改封福善通灵王,湖州城隍神封阜俗安城王,越州城隍神封兴德保闉王”。
这些五代吴越城隍,有的叫护国,有的叫保宁,有的叫安城,有的叫保闉,还有的叫做崇德,而李冰父子的祭祀正庙就叫做崇德庙。
元至正十九年,朱元璋命胡大海率军攻绍兴,城内张士诚军就去祷告祭祀关羽和城隍。因为城隍就是保护当地的专题神灵。这跟五代时期预见敌人入侵,吴越、南吴就去祭祀伍子胥、祠山神的含义是一样的。
所以,地方神与城隍神神格有重合的基因。
真武二郎双面花钱 星星藏品
6、蜀王蜀神
在如此的地方神灵护地方的趋势下,蜀神护蜀王,蜀神护蜀民的意识也越加浓烈。蜀地每岁祭灌口,动辄血食四五万头羊,举国为之颠狂,不为无因。
李焘《长编》载:“秦蜀守李冰有庙在永康军, 伪蜀初,封大安王,又封应圣灵感王。蜀平,诏长史增饰其庙。”(宋太祖开宝五年{972}十月)乙卯,改封广济王,岁一祀。”
可见,蜀王刚一就位,马上就封李冰大安王,所谓大安王,也就是蜀安王,安蜀王。就是因为他面临多方角力局面,不得不打出地方大神这张王牌。
二郎出巡花钱 心心藏品
7、神封拓疆
李冰父子虽然割据两川,但是这也是与全国相对而论,就蜀中而言,二郎神的基本盘根据地乃在永康军灌口,所以称灌口神王,有一则叙述十分耐人寻味。宋张唐英 《蜀梼杌》云五代伪蜀事:
“七月,阆州大雨,雹如鸡子,鸟雀皆死,暴风飘船上民屋。女巫云:“灌口神与阆州神交战之所致。”
南宋李心传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·卷五十》云:
“宣抚处置使张浚言,巳封永康军普德庙神为昭惠灵显王,汉右将军张飞为忠显王,诏依巳行事理,普德神,秦蜀守李冰次子也,宣和间改封真人,至是浚言,神比托梦兆,欲扫妖凶,患无兵印,又言阆州有死卒复苏,称飞与关羽分兵境上,摧拒强敌,故封之。”
可见,当时人们观念中,灌口神与阆中神会发生战斗纠纷。因为灌口神的势力范围当在灌口,而阆中神的势力范围当在阆中,双方都是以地域为标志。是边界清晰的地方神。阆中神大致是张飞。灌口神则是二郎神。由此可以窥见,在二郎神一统全蜀之前,大致存在一个从自己的基本盘灌口,逐渐向外拓展的过程。
榜题“二郎”花钱 泉水阁藏品
(未完待续)
原创版权,违者必究
正规合法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