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值暑假
玩水成了许多未成年人的快乐源泉
与此同时
溺水事件也进入易发、高发阶段
今年,龟山镇
上新了一个“水边课堂”
课上内容有意思、有干货
不仅筑牢了孩子心中的安全防线
也有效实现了
基层治理的“精准滴灌”
展开剩余85%碧波荡漾的长寿湖位于龟山镇新屋垸村。立秋后的一个午后,一群小朋友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聚集在长寿湖畔准备上一堂课。
当天主讲的“老师”是龟山镇应急办主任韩攀,正式开讲之前,他首先抛出了一道抢答题活跃气氛:防溺水“六不准”,谁能背得完整?韩攀的开场白话音刚落,人群中便传出了孩子们踊跃作答的声音。
这堂在水边开设的“公开课”,主题是未成年人暑期安全的重中之重“防溺水”,当天的授课要点是实打实的救援干货。韩攀手握一个橙红色的救生圈,耐心地演示着施救时如何正确地甩绳、抛圈,“首先确保自己在岸边站稳,抛圈时方向要瞅准,发力要干脆。”韩攀边讲解边示范,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,在韩攀手把手的指导下大家进行了实操演练。
▲右一为龟山镇应急办主任韩攀
今年夏天,龟山镇创新开展“防溺水小课堂”宣讲活动,组建了由乡镇干部、返乡大学生、医护人员构成的志愿者队伍,精准锁定易在危险水域嬉戏的青少年儿童这一风险高发人群,有针对性地在水库、池塘等重点水域边流动授课。
“暑期已经上了好几节课了,不仅小孩子听得津津有味,旁听的家长们也有很大的收获。”新屋垸村妇女主任朱宝华说,往年村里的“防溺”安全知识主要是通过入户宣传完成的,反响远不如今年这样热烈。“通过乡镇干部设计的课堂互动,孩子们对防溺知识一下子有了兴趣,明白这些知识关键时刻真能派上用场,所以积极性很高。”
▲新屋垸村长寿湖
韩攀是龟山镇“流动小课堂”的发起人和总策划。在以往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,他发现各地防溺水宣教工作大多存在粗放化、形式化的问题,不少群众对发传单、挂横幅这种刻板的宣传形式早已无感,未成年人作为防溺水宣传的目标受众又接收了多少、消化了多少?在韩攀看来,防溺水宣传要真正入脑入心,绝不能搞“一刀切”和“大水漫灌”,唯有精准施策才能防之有效。
“防溺宣传是可以做得很精细的。比如入户宣传,考虑了信息接收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后再做这项工作,效果大不一样。今年,我们提前摸清了留守儿童的情况,上门和这些小朋友沟通时,会带个小礼物或者先辅导一下作业,再顺其自然地讲到防溺水知识。”
▲新屋垸村防溺“童”行特色活动
哪怕是规模再小的一堂课,在设计宣讲内容和互动形式时,韩攀也会调动“用户视角”。面对低龄孩童,多用讲故事、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课堂趣味性;针对主观能动性强的中高年级学生,则侧重自救与互救技能的实操。截至目前,龟山镇的“流动小课堂”已累计开展56场,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充分印证了,相比传统枯燥的硬性说教,今年沉浸式、体验式的宣讲更有感染力。
“最别开生面的一堂课发生在‘翡翠湖’边,那里是个网红打卡地,夏季涨水后玩水的人很多,属于重点巡查区域。那天现场请了三名消防员,他们先下水表演了一些游泳的花样,之后便模拟了溺水的情景,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,我就趁势给大家分享了抛掷救生圈的技巧,我相信孩子们对那堂课也都很难忘。”
这种创新形式的“流动课堂”,宣传效果究竟如何?龟山镇党政办副主任吴霞分享了一件令她倍感欣慰的小事。
“在一个还比较安全的水域,一个年纪很小的孩子在里面浮浮沉沉,看不出是落水还是玩水。附近一名高中生发现后,觉得事情不妙,第一时间跑过去把他救了起来。事后,他说这是根据他学到的人在出现安全事故时的状态判断的,说明他把防溺的知识点装在心里了。”
▲龟山镇应急管理防溺小分队深夜巡查
龟山镇境内有河流、水库、池塘等重点水域438处,为了将人防、物防、技防三位一体的防护网越织越密,今年夏天,“飞防大将”无人机也正式加入了龟山镇的“防溺战队”。韩攀兴奋地介绍,无人机视角广、反应快,能覆盖辖区水域的偏僻角落或巡查员的视线盲区,真正实现了无死角监控。“我们用的这款无人机可以外置喇叭,今年我们尝试了以后,发现这个功能太实用了,一些很偏僻的地方就可以派无人机去巡逻、喊话、驱赶,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。”
将宣讲小课堂搬到水边,为巡逻无人机安上喇叭——这看似微小的“挪一步”“喊一声”,实则是龟山镇基层治理从“做了”向“做精、做细、做活”转变的生动缩影。“未成年人是一个家庭的希望,孩子的意外死亡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,因此要从保护生命安全、维护家庭幸福、促进社会稳定三个维度来理解防溺工作的重要性。”在龟山镇党委委员张洲看来,创新只是第一步,接下来更重要的工作是将这些创新举措形成制度,常抓不懈,久久为功。
▲防溺宣讲进校园
防溺水宣讲每年都做,当基层干部们不再只是机械化完成防的动作,而是解放思想、创新举措,精细化拆解防的目标、实时化测评防的质效,守护群众这基层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才真正化为了“最贴心一公里”、“最有效一公里”。
发布于:北京市正规合法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