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进国际学校”, 曾是多少中产家长刻在骨子里的执念。他们算着一笔账:每年几十万学费换一条“捷径”,孩子能避开高考独木桥,未来踩着留学跳板冲向更广阔的世界,家族阶层也能跟着往上挪一挪。
可一夜之间,中产爹妈就批量变穷了。 如果娃还在国际学校,那么交完学费就捉襟见肘了。有位国际学校家长吐槽:“年入30万,孩子国际学校成最大无底洞。”
更有妈妈晒出俩娃国际学校开支,年花销超过百万,称她家这对国际学校兄弟就是两台 24小时运转的碎钞机。
图源:网络
国际学校的开销甚至让顺义妈妈都 消费降级了,有媒体报道,就连住 3000万别墅,读20万国际校的顺义妈妈,都开始抢45块校服平替,消费降级了。
展开剩余83%读国际学校真能让人“破产”吗?到底是哪些开销让家长们集体崩溃的?
国际学校的学费,无疑是家长们教育支出的“大头”。以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一线城市为例,许多知名国际学校的学费每年都在 20 万 - 30 万元区间徘徊。上海耀中国际学校的 IBDP 课程,参考学费高达约 33万元 / 学年 ,北京鼎石国际学校中学部住宿费用高达一年40万。并且,学费并非一成不变, 几乎每年都会因各种因素上涨,这些数字,对于普通中产家庭来说,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, 占据了家庭年收入的相当大比例。
图源:网络
国际学校学杂费涵盖了教材费、辅导费、活动费等诸多项目, 虽然每项费用看起来不算多,但加起来却十分可观。此外,一些国际学校还会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服务,以帮助学生提升成绩或拓展知识,这部分 辅导费同样需要家长额外支付。
图源:网络
国际学校对于校服十分看重, 要求学生统一着装,且校服款式丰富,至少包含夏装、春装、冬装,部分学校还设有礼服等特殊款式。相较于普通公立学校的校服,国际学校校服在设计、材质上更为讲究,费用自然也水涨船高。
选择国际学校的学生,大多目标是出国留学,因此需要参加各类国际课程相关的考试,如雅思、托福、SAT、ACT 等,这些考试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
雅思考试报名费用为 2170 元,托福网考考试费为 2100 元 。若学生 多次参加考试,以提高成绩, 仅考试费就可能花费数千元甚至上万元。此外,像 SAT、ACT、AMC等考试,除了考试报名费用外,还可能涉及到考试培训费用。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,会为孩子报名参加专业的培训机构,培训费用 少则数万元,多则数十万元。
国际学校注重学生的 综合素质培养,经常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,如游学、夏令营、科研项目竞赛、社会实践等。学校组织的海外游学活动,时间通常在 1 - 3 周,费用却可能高达数万元。比如前往美国、英国的游学项目,包含往返机票、当地食宿、课程学习等费用,一次游学下来,花费 5 - 8 万元并不稀奇 。 夏令营活动也是如此,一些高端的国际夏令营,如知名学府举办的学术夏令营,费用也在 2 - 4 万元左右。而参与科研项目竞赛、社会实践活动,同样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,用于购买实验材料、支付活动组织费用等。
图源:网络
在申请海外大学的过程中,为了提高申请成功率,不少家长会选择寻求留学中介的帮助,这就需要支付一笔 留学咨询服务费。一般来说,普通的留学中介服务费用在 2 - 5 万元左右,一些提供高端定制服务的机构,费用可能超过 10 万元。
读国际学校的各项开销,从学费到校服费、学杂费、活动费、考试费,再到留学咨询服务费,如同一个个沉重的包袱,压在家长们的肩上。对于许多中产家庭而言,这些费用的总和,足以让家庭经济陷入紧张状态,甚至有“破产” 的风险,也难怪家长们会集体崩溃。
不过,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,曾经“为教育不计成本” 的国际学校家长们悄悄变了调,纷纷自救。
首先, 在学校选择上,有的家长调整方向和目标,从纯国际学校转向公立学校国际部,从二十几万一年学费立降到十万元以内,还有的家长不准备从幼儿园就开始读国际学校,而是初中或者高中再读国际学校。还有的家长为了省钱,从北京 “润”到海南或者马来西亚读国际学校。
其次, 生活上能省则省。有家长把校服送去改尺寸,让老二接着穿。有知名国际学校家长在闲鱼上卖二手校服,能换一点是一点;有人在家长群发起 “教材共享计划”,高年级用完传给低年级;小区“断舍离”群,二手交易更是如火如荼。就连海外游学也换成了 “国内研学拼团”,几个家庭合租民宿,请当地老师带课,费用砍半还多。更有前面提到的顺义妈妈也在淘宝上淘校服平替, 真是好接地气。
图源:网络
最后, 最节省的还是妈妈们自己,把“精打细算”演绎到极致,自己花的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。化妆品柜台的试用装攒了一抽屉,“外卖大战”也各个平台比价,就连手机套餐,都精打细算换成低档,流量全靠公司和家里的 WiFi。就连最撑门面的名牌包也不再买买买,开始一个帆布包走天下,从头到脚一身打折的优衣库你也别惊讶,拼多多APP也早就放到手机主页了。
钱难挣了,该抠的就抠点。其实她们的 “又抠又豪” 本就不矛盾:能为孩子提升背景的夏校眼都不眨地付钱,也能为自己一件非必需的衬衫货比三家;能在真正有价值的培训课上大方投入,也能对那些虚有其表的 “精英标配” 摆摆手说不必。
这种教育上的“从心所欲”,不是钱包鼓出来的任性。见过不同活法的人,心里自有一杆秤:清楚哪些是孩子成长必需的养分,哪些是外界附加的虚荣装饰。于是在自己认同的事上,甘之如饴地付出成本、扛住压力;至于那些无关紧要的评价与标准,早就在见过的世面里化成了耳边风 —— 我认的,拼尽全力也托住;我不认的,任谁吆喝都不为所动。
发布于:北京市正规合法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