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我是A妈~
在科学养娃的路上,邀你一同前行……
三年级的朵朵坐在书桌前,铅笔在手里转了三圈,才慢悠悠地写下一个生字。看着女儿写完的生字,朵朵妈憋着一口气,“昨天刚考过,今天还是写错”。
朵朵眼圈一红,铅笔 “啪嗒” 掉在桌上:“我就是记不住……”
陪娃学习中,很多家长捧着一颗 “望子成龙心” ,却在辅导作业时屡屡碰壁,面对:孩子坐不住、做题慢、错题反复错、一提学习就抵触……这些问题让家长们心急如焚,却又没有“一招见效”的方法。
心中想要让孩子快速变优秀,可孩子就是慢悠悠,无论家长如何苦口婆心,孩子依旧我行我素,学习上更是没有显著的效果。
其实,孩子学习的 “坎”,往往不是态度问题,而是方法没找对。就像学游泳不能只靠蛮力划水,掌握换气技巧才能游得轻松自如且持久。
展开剩余82%注意力:不是 “坐得住”,而是 “会聚焦”“说了多少次了,别走神,你就是不听话!”
很多家长把 “注意力不集中” 简单归为孩子 “不听话”,其实大脑的注意力资源就像手机电量,是有限的。
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本就不长:
· 低年级约 15-20 分钟,
· 高年级 20-30 分钟。
要求孩子长时间保持专注是不现实的,大脑会感到疲劳,疲劳状态下学习效率自然就不高。
与其要求孩子“坐得住”,不如引导他们分配注意力、调动注意力。
朵朵妈改变陪学策略,比如15分钟做一页数学题,15分钟背20个单词,15分钟抄写一遍课后组词等。让孩子在15分钟内保持高效就好,然后休息5分钟,让大脑稍微休息,可以喝水、吃口水果、看看窗外,到时间再继续下一个15分钟的任务。
年级高的孩子,保持专注的时间会拉长,可以把15分钟调整为20分钟。
家长也不用担心孩子频频看时间影响专注力,准备一个定时器,到时间就发出“滴滴”提示音,声音响就休息,然后自然切换任务。
一个小的改变,分段学习,让朵朵的效率提高,真的从“要她学”变为“她要学”。
作业拖沓:不是 “故意慢”,而是 “没头绪”“催三遍才动笔,写一行玩五分钟”
很多家长把这样的行为归为“故意拖延”,但家长仔细观察会发现,孩子可能是面对一堆作业感到混乱:“这么多题,从哪开始做?”
每天的作业是由多个学科、多项练习题组成的。
把作业分解成具体的小块,比如:
①语文生字抄写(10 分钟)
②数学口算练习(15 分钟)
③读课文(5 分钟)
每完成一项打一个勾。
学习内容变得清晰明了,每完成一项还有成就感,孩子的行动力和积极性自然提升。
朵朵妈说,“自从大人心中有了辅导作业的章程,凡事有条不紊,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也能冷静思考、有方法可寻,孩子的学习状态也随之改善。”
错题反复:不是 “不认真”,而是 “没吃透”“这种类型的题讲了八遍,还错!”
盲目刷题不如认真对待错题,让错误成为孩子进步的阶梯。
“错题三步法” :
第一步,标注错误原因。如“概念不清”“计算失误”“审题马虎”等。
第二步,定期重做错题。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,新知识在 3 天后最容易遗忘,可以选择在3天后重做错题,强化记忆。
第三步,周末归类整理。把同类型错题集中到错题本上,比如把 “拼音混淆” 的字词归在一起,“计算失误”的计算题归在一起,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薄弱点。
朵朵妈妈坚持让孩子用这个方法,两个月后发现:孩子做题时会主动念叨 “要注意单位”,错题数量减少了一半。
错题本不是抄题本,而是孩子的 “学习复盘工具”,帮他避开重复的错误。
学习兴趣:不是 “逼出来”,而是 “引出来”“孩子对学习没兴趣怎么办?”
“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?”
“怎么让孩子喜欢学习?”
这样的问题是家长咨询最多的问题。
其实兴趣不是天生的,而是在 “能学会、有成就感” 的体验中慢慢培养的。
比如让孩子做一道100-20-50的计算题,他可能会排斥,但如果你问他,“我们带出来的100块钱,刚才坐车花20,买门票花50,还够不够回家的车费啊?”孩子立刻调动小脑筋思考,一会儿就会算出答案。
教育心理学有“踮脚够到目标”的方法激发学习动力。
就是说,在学习中,如果目标设定得太高,让孩子感觉到学习难度,会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。而如果难度适中,让孩子稍微努力就能达成目标,孩子就能在挑战中获得成就感,从而激发出学习兴趣。
朵朵妈说,再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,催着TA“爬坡”大人孩子都累,不如帮TA搭梯子,教她自己爬坡,孩子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,爱上学习。
每个孩子都有成为 “学习高手” 的潜力,关键是用科学的方法陪他找到节奏。当我们用对方法,孩子会主动探索学习、挖掘知识的乐趣。
发布于:黑龙江省正规合法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